民间谚语 品味人生 人生命运 五行养生 能量保健 心理健康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养生 >> 心理健康 >>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养生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次 更新日期:2019年10月10日 >> 进入社区

周易

一中医是如何认识发物的呢?

  在中医的角度上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这就是食物的“食性”。

  如果不懂食性,那么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加重已发疾病,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所谓“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

  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而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二

  常见“发物”有哪些?

  1发热之物

  指使人体产生火热性现象的食物,如葱、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温热、辛辣易助热上火的食物。

  这类发物对于热性体质、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吃;对于结核病患者及伤口有炎症的人也不适合;发热口渴、大便秘结之人不宜食用。

  但对于寒性体质(即阳虚体质)者来说,吃这些发热的食物往往有驱寒益阳的作用,有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

  2发风之物

  如海鲜、鱼、虾、蟹、鸡蛋、香椿芽鹅、等易使人生风、疾病扩散、加重皮肤病变(如荨麻疹、湿疹、丹毒、疮痈疔疖等)的食物。

  患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或患有过敏疾病者不宜食用。另外,海鲜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是发物,容易诱发疾病。

  不过,虾等海鲜对于不过敏的人来说,因其富含优质蛋白质,是良好的营养物质。

  3湿热之物

  指影响脾的运化,助湿化热的食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对于脾胃虚弱、痰湿体质等人群,湿热发物都不适宜多吃。患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者应忌食。

  中医讲“甘能令人中满”、“膏粱厚味,足生大丁”,甜食会影响脾胃功能,油腻易生湿热,而产生疔疮。

  痰湿体质的人一般比较胖,容易困倦,舌苔多白腻。因为这种湿热之类的发物较难消化,多食容易引起湿滞,引发脾胃不适和其他症状。

  但是,湿热发物并非绝对不好,例如糯米对于中气不足的虚弱人群有一定补益作用。

  发冷积之物

  是指具有寒凉的特性,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阴寒加重而导致泄泻、冷痛、咳嗽、胸痹等病症,如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食品。

  一般脾胃虚寒、寒症体质等人群不宜多吃。但是对于实热体质的人群,冷积发物是比较好的降火良方,尤其在夏季,但是也不宜多吃,以免过度伤阳。

  4发燥之物

  可使人体产生干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既具有火热的性质、又具有伤津液的特征,如炒干果中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等。

  5动血之物

  能伤络动血的食物如胡椒、辣椒、桂圆、羊肉、狗肉、白酒等。

  此类食物多具温热性质,易迫血外出,如血热上冲的衄血、吐血、咯血,或血热下注的痔疮、月经过多、血尿等。

  一般对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带下、月经过多等病症的患者不适合食用。

  虽说吃山楂开胃,但生山楂开胃活血,可诱发流产,所以妊娠期间山楂就是动血发物。

  不过,这些食物有非常好的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疗效,可用于防治血瘀型头痛、肩周炎及部分种类的风湿性疾病。

  6滞气之物

  如豆类、薯类、油腻食品、油糕、荞面、莜面、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这类发物有滞涩阻气的作用,不易消化会导致气机阻滞不畅,产生胃胀、腹胀。

  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没胃口等症状。

  不过,这些食物不少都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对于脾虚型腹泻或者肾虚早泄的人群有一定食疗效果。

  7光敏性食物

  光敏性食物指那些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食物。如莴苣、茴香、苋菜、荠菜、香菜等。

  这些食物不大量食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过敏体质人群要少吃。

  发物的范围其实很广泛,几乎涉及大家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与其对发物警惕,不如好好认识发物,正确吃发物。

  因为只要懂得如何结合自己的证型吃“发物”,一样能达到养生防病的功效。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相关文章

养生小知识 易德轩网
养生
养生 易德轩网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5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