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 品味人生 人生命运 五行养生 能量保健 心理健康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养生 >> 能量保健 >> 健康长寿的佛法:如何养生最有效?
健康长寿的佛法:如何养生最有效?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养生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次 更新日期:2020年7月1日 >> 进入社区

养生粥的做法大全

    01

    节欲

    《东坡志林》中记载了东坡居士的一则养生之方:

    昨日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安国寺,坐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难在去欲。”

    在东坡先生看来,养生之事,说来说去,众多的方法皆不足为道。他说,养生难在去欲。

    正如《妙法莲华经》中所说:

健康长寿的佛法:如何养生最有效?

    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

    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欲望,似乎是世间人的乐趣所在,却也正是欲望对身心造成了种种伤害。

    特别是现代社会,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这些“富贵病”就是随著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产生的。

养生粥的做法大全

    所谓的节欲,在现代不仅仅是面对“食、色,性也”,更需要在生活习惯上多加留心,特别是上班族、学生族,倘若贪图一时身体安适之欲,动辄“葛优瘫”,或者含胸驼背,不免骨节错位、压迫神经……

    02

    慈心

    慈心是对身体最好的滋养。一个人的心中充满慈悲,对身体有著极大的裨益。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从因果的角度讲述了,有十种业能让众生得到长寿的乐果:

    一者,自不杀生;

    二者,劝他不杀;

    三者,赞叹不杀;

    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五者,见被杀者,方便救免;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

    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

    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这部经中还说到有十种业能让众生获得健康少病的乐果:

    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劝他不打;

    三者,赞不打法;

    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

    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

    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

    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

    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

    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

    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

    这二十种善因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最后一条则是说要饮食知节量,不可放纵口腹之欲。

    我们常常说,多放生护生、瞻视照料病人,即是通过对病苦众生进行观修,来培养自身的呵护生命的柔和心态。

    古德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皆吾一体。”对一切生命生起慈悯之心,不仅能够影响到自己的身心,还能够将这种关怀传递给其他人,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随著慈心的滋润,自然身心调柔,百福齐臻。

    今年,医学杂志《家庭医学年鉴》刊登了一则研究成果,经过对英国49家诊所的867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医生护士的同情心与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随访10年的结果显示,感受到的同情心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低,全因死亡风险也较低。研究人员认为,感受到医护同情心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保持长期的健康。

    可见,慈悲心是利人利己的殊胜善业,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03

    正念

    有些人一遇到刮风下雨、腰酸背痛,总是爱疑心是不是“怨家债主”来作祟了,似乎遇到些什么事儿,反正和自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都是别人的错,接著开始怨天尤人、疑神疑鬼,为何怨家债主不放过自己……

    其实,与其把问题都一股脑儿归结到外在的鬼神索债,不如多观察一下自身的性格情志对身心的影响。

    如果性情固执,陷入偏狭的世界观和纠结的性格中,终日“凄凄惨惨戚戚”,或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则不免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更严重的是,性格不仅会对今生今世的身心状况产生影响,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志趣心量,这些情志习惯还会延续到未来世,一直影响自己未来的身心,的的确确地“长夜受苦”。

    中医有“情志病”之说:“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维摩诘经》中则说:“何为病本?所谓攀缘。云何断攀缘?谓心无所得。”

    正念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多与内心沟通交流,让我们的心安住在专注、清明中,“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有一颗开朗、阳光、柔和的心,就会造就通畅、明亮、喜悦的生命。

    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了许多通过禅修来养生、治病的方法,略摘几则供大家参考:

    安心将心念止住在病患处,就能够治愈那个部位的疾病,为什么呢?因为心是我们承受果报的这一期生命之主导,正如有君主所到之处,群贼都会一哄而散。

    肚脐之下一寸的地方叫作忧陀那,中文叫作丹田,如果能够将心止住在此而不散乱,久而久之就可以治病。

    不管是走路、安住、休息、睡卧,常常将心念止住在脚部,这样就能治病,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四大不调适引起了种种病患,都是源自于心识高举,执取身体的上部,让四大不调。如果能够安心在下,四大就自然能够调适,就能治疗许多病患。

    ……

    04

    悟空

    《大般涅槃经》里有一个故事说,一位菩萨在雪山苦苦求法,帝释天王化作罗刹来考验他,要让他用血肉来交换半个偈颂。

    菩萨便向罗刹保证:“如果您完整地传授给我这半个偈颂,我就以我的身体供养给您。我这副躯体,最后总是要消逝的,与其被虎狼、飞鸟最后吃掉了,还不能积累一点儿福德,不如为了无上正等正觉,以这脆弱无常的身躯,来求得金刚一般的坚实之身。”

    于是罗刹被他的诚心打动,说出了他从古佛处听闻的偈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菩萨听闻这个偈颂,欢喜踊跃,将它记录在道路、石壁、树木上,最后,他登上高处,投身堕地,来报答罗刹,实现自己的承诺。

    突然,一双温暖的手将他接住,安置在平地上,罗刹恢复了自己的相貌,原来是帝释天王来考验他。

    而这位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也正是因为他舍身求法的虔诚,得以顿越十二劫而成佛。

    正如《大般涅槃经》这个偈颂所言,面对脆弱无常的身躯,最彻底的安乐之法,便是观察诸法空无自性。

    对疾病之相不生执取,心念便可以寂然止住,能够治疗许多病患,为什么呢?因为四大不调,都是源于心识忆想,受到鼓动,如果能够息心和悦,许多疾病都能痊愈了。

    如《维摩诘经》中所说,有疾病的菩萨应当忆念:

    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

    所以《金刚经》中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节节支解时,不生嗔恨,刹那之间就能恢复相好圆满,无一点瑕疵缺憾,这便是解悟“身心皆空”对身心健康的圆满成就。

    如是种种,即是健康消灾之法,亦是养身养心之法。(四)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相关文章

养生小知识 易德轩网
养生
养生 易德轩网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5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