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 品味人生 人生命运 五行养生 能量保健 心理健康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养生 >> 能量保健 >> 【养生之道】佛教养生学:禅定治病
【养生之道】佛教养生学:禅定治病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养生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次 更新日期:2020年3月29日 >> 进入社区

佛道养生

  一、禅定能治病

  佛教说身内外“四大不调”能生404种病,修禅定得法者,可以祛除和治疗404病。智凯《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宗四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瘥矣。”

0.webp.jpg

  根据佛经中的说法,根据病因把疾病分为四大不调:一是劳累过度、二是饮食不节、三坐禅不得法、四是鬼魔所侵。另外还有“业病”六类。因过度劳累和饮食不节所致病,以药物治疗为宜,并须注意保养身体,调节饮食。因坐禅不得法所生的“禅病”,用药物治疗效果多不佳,还须通过修禅定,以正确的方法对治才能痊愈。鬼魔所致病,在症状上主要指癔病一类,这种病须得“深观力及大神咒”才能治愈。深观、持咒,实际上也都是坐禅中自修或由大法师给予治疗。

养生小知识

  “业病”是指因不善的行为所引生的必然果报,指的是医药无法治愈及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所致的病,这类病须内修观,外忏悔:内修观属禅定,外忏悔,实际上是一种解除精神负担的心理疗法,也须由佛医师或大法师给予特别治疗。

  总的看来,佛学虽说禅定有治病之效,但主要还是倾向于用药物治疗。佛教认为病从根本上说是“业报”,是人生所难免的,甚至成佛也未必能完全无病。佛教史料并非忌讳说释迦牟尼也有背痛等病。许多定功高深的高僧乃至如藏传佛教认为是活佛的人有时也会有病,在佛教看来也是完全正常的。

  大乘佛经中说修学佛道,可以把今生后世应受的罪果报转变为现前的小病小灾,因此修禅者有病,完全可以被解释为修得好的表现。汉传佛教禅宗等,“以病苦为良药”,作为磨练道力的良机,一般不专门修禅定去治病。当然,这种不以病为病的超脱态度,从另一意义上来说,正好是一种最高深的禅定治病法。

  二、禅定治病的方法

  (一)禅定治病的十个条件

  《摩诃止观》卷八说,以禅定治病,根据人有病轻、病重等差别,见效有顿、渐、迟、速之异。但只要方法得当,并具备10个条件,没有不见效者。10个条件为:

  1、信:确信按正确方法修禅,必能治我此病,这是能见效的先决条件。

  2、用:实修禅定。

  3、勤:须于每日早晚专精修禅,每次以身上出微汗为度。

  4、恒:持之以恒,不要间断。

  5、别病:先须正确判断病因,识别病症。

  6、方便: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治疗方法,可请现代医生用药物或请佛医给予治疗,不应死执一法。

  7、久行不懈:坚持治疗,直到病除。

  8、取舍:善于辨别损益,有效则行之,无效是止而不修。

  9、善养护:除修禅外,还应善于保养,慎饮食,避寒热,不犯禁忌。

  10、知遮障:不随便把坐禅中的境界和疗效向人宣说。

  这10条,除知遮障外,其余皆与中医学气功所说的一致。

  (二)修禅治病的六种方法

  第一是修止法。

  修止法就是意守“忧陀那”(丹田),《摩诃止观》卷八说:“丹田是气海,能锁吞万病,若止心丹田,则气息调和,故能愈疾。”此法能治百病,又能发诸禅,是一种很好的修止门径。意守丹田,能治胸胁痛、背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心痉痛、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咳嗽等病。

  第二是意守双足。

  《摩呵止观》卷八说:“常止心于足者,能治一切病。”这是因为人脑和五脏都在下半身,一般人平常气血多随思虑而上行,易使下身气血虚亏错乱,生种种病,若意守足,气血随意念下行,可令五脏安和,阴阳平衡,尤以治恍惚懊闷一类病疗效最佳。

  意守足三里穴,能止痛,若守之犹不能止,可转而意守二足大拇指横纹。头痛、眼赤疼、唇口热、腹卒疼、耳聋、颈项强直等病,可于二足之间假想一境,专意守之。若因此而致腰足急痛,可意想二足下有一丈深的坑,意守坑底,便能止痛。

  第三为意守病处。

  《摩呵止观》卷八说:“随诸病处,谛心止之,不出三日,无有异缘,无不得瘥。”止心病处,应按中医五行、五脏要生克之理,灵活掌握,不可死守一处。如肺强肝弱,为金克木,应意守肺,摄其中白气,肝病即愈。

  第四是止心于头顶。

  这种方法专治身体沉重、枯瘠、痹痿、皮肤痒等一类病。

  第五是急急摄心修止。此法可治虚肿胀膀、饮食不消、腹痛下痢一类病症。

  第六是宽缓放心修止。此法能治举身洪热、骨节酸疼、呼吸顿乏、大小便不通。

  大乘佛教本以“医方明”即医药学为修学菩萨道必须通达的“五明”(五种学问)之一,以医药布施度人济世为重要的修行。但自中唐以后,佛教以禅、净二宗为主,亟亟追求于当世解决生死问题,

  除少数寺院有行医传统外,对佛教医学包括禅定治病之说无多发展。藏传佛教虽继承发展了印度晚期佛教的医方明,在禅定治病方法上有所发展,但在内地影响甚微。禅定治病法和现代医疗气功都已普遍采用,证明行之有效。另有许多佛教养生治病的方法,在《慧缘佛医学》一书中有详细的叙述。

  三、坐禅中如何补养身体

  佛教学认为坐禅修练者若长久入定,因生理活动的抑制与能量的消耗,会导致身体虚弱瘦损,必须依法补养。补养之法,不外饮食药物与禅观二途。《禅秘要法经》说,僧尼修“一门观”时,“当乞好美食及诸补药以补身体。”修“四大观”时,“当学观空故,身虚必劳,应服酥及诸补药。”

  观想补养,《禅秘要法经》叫做“补想观”,观法为:先观自身空如皮囊,次观项门洞开,有诸大神手持金瓶,盛诸“大药”,灌入自己头顶,充满全身。此观须修三个月,下坐后配合饮食药物补养,就可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四、修禅定能延年益寿

  佛教认为人的肉体不可能长生不死,即使修行成佛,也不能永久住生本世。一般说不追求延年益寿,但也提倡修练禅定和瑜伽气功以达到延年长生、无病健康的境界。

  五、密宗养生延寿法

  佛教密宗理论中有很多的延年益寿的方法。一般来说,常人应该修练有相和我相的两级瑜伽,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延寿经》中的说法虽然很难找到实例,但延寿至一百多岁,超过一般所谓“天年”(以120岁为限)者,在佛教史传中不乏其人,如印度的马鸣、龙树、无著皆寿达数百岁。

  从高僧传记中来看,其中活到70岁左右者占多数,活到百岁左右者可以举出一批,如据《宋高僧传》善无畏大和尚99岁;唐惠秀大和尚100岁,唐九华山金地大和尚99岁;礼宗大和尚97岁;神秀大和尚可100岁;智威大和尚95岁;怀海大和尚95岁;圆修大和尚99岁;志鸿大和尚108岁;定安大和尚111岁;等等。

  郭元兴在《佛法与长寿》一文中,比较历代帝王与同代高僧的寿数,得出高僧平均寿命高于帝王的结论,这是较为客观的说法。当然,僧尼多长寿,除了他们修习禅定外,还有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密宗延寿修法较多,总的说来不出两类。第一类是修长寿的本尊法,持专用以延寿的咒语。《大藏经》中如《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等,都是讲述诵咒祈寿之法。无上瑜伽部有“弥陀长寿合修法”,就是观修无量寿佛,诵其长寿咒语的方法。

  第二类是修数息、瓶息等气功。宗喀巴大师曾说:“住定瑜伽师,乃至亿等数,无声恒念诵,无声诵十万,圆满修行者,虽年寿已尽,五年活无疑,恒应于晨起,数风一千遍,在故风瑜伽,常应安住定。”这就是说:于清晨修定,先自观为本尊,然后修数息金刚诵1000遍,恒修无间断,定能延寿。

  《大乘要道密集》饮空赎命法:为身体衰弱、年寿不永者专门延寿之术。其法为:于清晨能见手纹时,作七支坐,观想东方青气从口中入,随之咽津,观青气流注全身。每日恒行无缺,即垂死之人,也可延寿五年。从中医学理论和道教气功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卯时东方阳气初升之时,用气功的方法吸收天地少阳之气,可以用来补充身体中的生命活力。

  除专修延年益寿之法外,佛教密宗认为修练一切本尊法,尤以修练气、脉、轮之法达到一定层次时,就可以产生延年益寿之功效。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正可谓:养生先养心。

  佛教养生歌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第一,是非以不辨为汤药。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捷,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肃穆为庄严。

  凡是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唐。百丈禅师

  佛家养生百字诀

  佛家养生百字诀: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人生胜境平常心

  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宽以待人。

  佛家对克制欲望的五戒———戒杀生、偷盗、淫邪、妄语、迷幻对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戒杀生,可减少残酷之心和对生命威胁的恐惧;戒偷盗,可减少对受到制裁或失去财物的恐惧;淫邪,会对身心、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戒妄语,才能有诚实正直之心;戒迷幻,才能抵抗心理的空虚和种种诱惑。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如果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调好了心弦,身体的弦怎么调?规律的作息是关键。

  其次,食素也有利于养生。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心慈,就会心境平和,身心和谐。

  对于“食不过饱”,佛家也有特殊的做法。一般情况下,三餐有规律,但当感到肠胃滞胀、消化不良时,有时会不吃晚饭。相应的,要减少晚间活动,以静为主。这样可保持体态轻盈,身体舒适。但工作繁忙时不适宜此法。

  为现代人减压:劳身不劳心

  说到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竞争激烈导致的种种疾病,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的劳累很容易恢复,但心过于劳累,就会导致身体机能提前衰老退化,疾病乘虚而入。

  对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对过去反复追悔,对未来充满妄想,这是现代人工作压力重的主要原因。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即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直面现实,佛家讲求因果,无论悲或喜,都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对市井市民来说,在个人心境上,应保持童真,遇事包容,不要斤斤计较,损人利己。

  夏季养生:心静自然凉

  夏季炎热潮湿,人难免心生烦躁,各种夏季疾病也开始衍生。夏季最要防止心情烦躁,心静自然凉。另外,在饮食上,应格外清淡,多喝汤水;不要图一时痛快吃过多冰食,早起时多喝几杯温开水,适当做有氧运动。饮茶也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为准,不宜过多。铁观音、绿茶、普洱等茶清热解毒,适宜夏季饮用。(四)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相关文章

养生小知识 易德轩网
养生
养生 易德轩网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5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