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 易德轩网
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铁笔居士2024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提升运势,开拓人生|!! 2021-9-2
易德轩承接风水装修设计业务,真正风水大师和专业装修设计结合! 2021-9-7
易德轩2024龙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2-2-11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易学百家号 生肖运势 吉祥物改运 铁笔居士易学专栏
您的位置 >> 易德轩网 >> 易学百家号 >> 《易经》的美学思想 《易经》卦爻辞中的美学观刍议
《易经》的美学思想 《易经》卦爻辞中的美学观刍议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易学百家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2000次 更新日期:2019年8月25日 >> 进入社区

《易经》的美学思想

《易经》的美学思想 《易经》卦爻辞中的美学观刍议

  文/李增林(宁夏)宿岿岚(辽宁)

  考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易传》较《易经》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刘刚纪先生主编的《中国美学史》谈及《周易》的美学思想时,均以《易传》为例,没有涉及《易经》部分。敏泽先生所著的《中国美学思想史》虽然谈到了《易经》卦爻辞的美学思想,却仅仅有两点:首先是一些卦爻辞中所包含的辨证观点……对后世的艺术辨证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是,在一些卦爻辞中,编纂者曾辑入一些极其优美的诗歌……爻辞中的这类诗歌的出现,和《诗经》中的诗歌一样,说明了重视和善于运用比兴这一我国诗歌的美学特点,是源远流长的。相比而言,谈《易传》美学思想的篇幅却很长。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虽然只对《贲》卦和《离》卦进行了分析,但是他说“《易经》是儒家经典,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如《易经》有六个字:‘刚健、笃实、辉光’,就代表了我们民族一种很健全的美学思想。《易经》的许多卦,也富有美学的启发,对于后来艺术思想的发展很有影响。”这可见宗白先生对《易经》美学的重视。

  我们认为,重视《易传》的美学价值,不应该忽视《易经》的美学思想。虽然《易经》的美学思想,尚属隐晦零散,但却为后世的文人学者提供了进一步发挥阐述的基础,启发了他们的思想。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读者对本文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如果说,《易经》是本文,那么《易传》便是在此基础上的再创造,它的美学思想不是凭空杜撰的。它们能够出现在《易传》中而不是其它的书中,就足以证明这些思想的产生和《易经》本身有着极大的关系。

  《易经》中存在的美学思想,不易为人觉察。《易传》的作者却发现了这些思想并加以挖掘扩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奠定了它在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易传》成就的取得,是与《易经》的暗示分不开的。

  一崇尚自然美,是《易经》中体现的最基本的美学思想。

  作为卜筮之书,它主要是依靠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达到了解人事命运的目的。《易经》把自然界作为最神圣的存在加以崇拜,即使是人间的圣人贤士,也要依靠自然的启示行事,不能盲目行动。当人事不如意时,人们又把自然界作为避难所。这种认识上的自然崇拜,导致了审美上以自然美为最高审美境界的思想的产生。

  六十四卦的前面两个卦,䷀《乾》、䷁《坤》就是讲天地,推崇天刚地柔。把乾坤的品质作为人尊崇效仿的对象。这说明,《易经》中以自然为美,还不在于欣赏这种美,把这种美作为外化于人的只给人提供身心愉悦的对象,而是把它看做同于人又高于人的神化的外物。这是一种具有功利目的的需求。人从自然界中学习生存的方法,这种纯粹功利的师法自然,是艺术创作中纯粹审美的师法自然思想产生的基础。

  如,䷝《离·六二》爻辞:

  黄离,元吉。

  高亨先生解释此爻说:“今按離、离皆借为螭,龙也,谓云气似龙形者,虹之类也。音转而谓之霓。黄螭即黄霓。黄为吉祥之色。”古人认为黄霓出现在天空,是大吉之兆。

  如,《离·九三》爻辞:

  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日头偏西之时,天空出现了黄霓,如果此时不击缶唱歌以解除凶兆,那么七、八十岁的老人会悲叹:“为时不长也。”缶,瓦器,古人也用作乐器。

  如,䷽《小过》卦辞: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卦辞说,飞鸟给人们带来好音,不宜向上飞使人不闻,宜于向下飞使人们皆闻之。得其宜则大吉。这里用了比喻手法,说官府宣布法令不宜只对上,而应更对民间百姓。

  又如,䷼《中孚·上九》爻辞:

  翰音登于天,贞凶。

  翰音是鸡的别名。鸡本无高飞之羽翼,却“高飞”上天庭,必然将跌落而亡。这里以自然界事物比喻平庸之人本无居高官之才能,却上升于朝廷,必将败事而亡。后世人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然是凶兆。

  又如,䷯《井·九三》爻辞: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渫,水清洁。用,以。爻辞说:这个井的水很清洁,而人们都不食用它,就如有贤才而国王不用,使我的心里很悲伤。井水可以汲食,就如人才可以用。国王明察,能知贤用贤,那么,国王与民臣都能受其福祉的。

  又如,䷠《遁·九四》爻辞:

  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高亨先生解释遁:“遁,退也。退而隐居。”清朝朱骏声说:“时至于君子好遁,则世乱不可复救。而小人亦将及祸矣。”在乱世之中,平民百姓将遭逢忧患,君子却可以隐遁山林,保护自身,求得吉利平安。

  又如,䷑《蛊·上九》爻辞: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良臣择主而仕。昏君当政之时,良臣退隐田园,披发泽畔,是值得称颂的事情。人类本源于自然,因此总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从无意识到理智上的思索,最后归于情感的层面,升华为审美感受,从而在创作上追求自然美和情感体验的融合,达到“吾丧我”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时的自然物象已经成为人类表达内心情志不可缺少的外物,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正是这种美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涣》卦的卦象是坎下巽上,即风行水上。风助水流畅行,自然成波为纹。宋代文学家苏洵从《涣》卦中得到启示,在文艺理论中提出自然为文的观点,追求师法自然。他在给《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说,卦中的水和风“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遇,而文生焉。是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此天下之至文也。”⑦认为风行水上形成的波纹,是自然的产物。作家对此加以效仿,才会创造出天下最美的作品,反对雕琢,提倡自然,主张浑然质朴而天成。

  二崇尚中和之美,在《易经》中也有体现。

  在《易经》中有不少的卦、爻辞都反映出矛盾统一之美,阴阳和谐之美,对后世艺术的辩证法思想有所启迪。

  如,䷟《恒·上六》爻辞:

  震恒,凶。

  唐代孔颖达解释说:“震,动也。”爻辞说:震动不止则毁也,当然是凶。事物的运动不是绝对的,应该有相对的静止。有动有静,动静中和统一。绝对的运动是对运动规律的违背,必然导致不好的后果。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辨证观点,是产生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的基础。

  再如,䷀《乾·上九》爻辞:

  亢龙,有悔。

  王肃说:“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孔颖达说:“亢,阳之至天,上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同上)在乾卦中,前面的六个爻都鼓励君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但是到了最后的这个爻,却以有悔警示君子,位高易脱离臣民,骄傲专横,故易动而有悔。这说明《易经》的作者深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用此爻辞,倡导中和。

  又如,䷊《泰卦》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

  泰是亨通的意思。其卦象是天地万物、国家事业、个人事业皆通泰。泰卦下为乾,上为坤。乾为天,坤为地。卦象是天的阳气上升,地的阴气下降,故天地相交。天地相交,则万物各遂其生。乾又为君,坤又为臣民。卦象又是君上之意达于臣民,臣民之意通于君,上下相交。上下相交,则上下同心。“小往大来”,正指事业由小而大,由弱而强。高亨先生说:“泰与汏同,淘汰也,清洗也。小指渺小之庸人。大指高大之贤人。”“谓统治者淘汰不称职之官吏,则庸劣之官吏去,贤能之官吏来,自是吉。”

  又如,《泰·九三》爻辞: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爻辞说:宇宙事物未有平而不坡者,未有往而不返者。占问的艰难之事,不会成大灾患。艰难将去,坦途即来。

  又如,䷋《否·九五》爻辞:

  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休犹怵也,恐惧的意思。否,闭塞之意。其犹将也。系(ji)借为礊,坚固的意思。苞是茂盛。此爻辞说:常恐惧闭塞之运要到来,则能勤勉谨慎,大人如此则吉祥。“我将要亡!我将要亡!”有危机感,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那么,其人及国家会坚固如茂桑。

  又如,䷛《大过·九二》爻辞: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五》爻辞:

  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这两则爻辞可视为最早的民歌:枯败的老杨树发新芽,老头娶了个女娇娃。枯败的老杨树开了花,老孤婆与小伙子成了家。“枯杨生稊”,反枯为荣。“老夫得其女妻”,转向年轻,所以说是好事,“无不利。”“枯杨生华”,反枯为荣。“老妇得其士夫”,转向年轻,这没什么灾害,但也没什么好名誉,“无咎无誉。”这两则爻辞所反映的婚姻观对今天的观念仍有影响。然而其矛盾统一的中和之美思想却是可贵的。

  又如,䷎《谦》卦辞:

  谦亨,君子有终。

  这是讲谦虚的卦。谦虚,使人通达、通顺。君子谦虚会有好的结果。

  又如,《谦·初六》爻辞: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谦,谦虚又谦虚。高亨先生说:自矜善射,多死于矢;自矜善战,多死于兵;自矜善涉,多死于水。若临大川而惕栗,操巨舟而戒慎,则无沉溺之患。故曰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六二》爻辞:

  鸣谦,贞吉。

  鸣即名,鸣谦,即有声望而更谦虚,当然会大吉大利的。

  《谦·九三》爻辞:

  劳谦,君子有终,吉。

  有功劳而谦虚,君子最后有更好的结果。

  《谦·六四》爻辞:

  无不利,撝谦。

  撝,借为麾,指挥作战的旗子。撝谦是说有领导指挥作战之能力而又谦虚,当然没有不吉利的。

  《谦·六五》爻辞:

  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以,因也。侵,进攻。爻辞说:因为邻国非义危害使国家不能富强,罪在邻国。进攻讨伐合乎正义,可得胜,无不吉利。

  《谦》卦的卦象是艮下坤上,就是地中有山。本来应该矗立在大地上的高山,却悄然隐身到地平线下似的。人们有了好声望,有了一定的功绩,有很出色的指挥能力、领导才干,要警惕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我膨胀,更要谦虚又谦虚,事事时时谨慎小心,不要在社会上处处标榜自己。要以群众一员而自足。这是谦谦君子的美德,令人尊重。

  然而,谦虚是为人的美德,是人的自信表现,不是虚伪、懦弱。但当邻国掠夺或破坏而使我国受贫遭辱,名正言顺当讨伐之,不可迂腐于“谦谦君子”。要知应有所戒备,有备方无患,所以说无不利。

  《易经》中的卦、爻辞已有朦胧的内容与形式中和美的意识,对我国传统的艺术美学有深远影响。

  如,䷕《贲(bi)》卦是注重装饰追求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中和的卦。贲是杂色成文的意思。

  《贲·初九》爻辞:

  贲其趾,舍车而行。

  装饰脚趾头,足穿花鞋或似凉鞋露出秀趾。其人为显示其美而捨车不乘,徒步而行。这是重其文饰而不计实际的出行目的,自寻劳苦,甚至误事。爻辞实义是形式美要得宜,应服从于宗旨、内容,应统一中和。

  《贲·六二》爻辞:

  贲其须。

  老年人的胡须是应该修饰的。这样使人感到有精神、整洁。

  《贲·九三》爻辞:

  贲如濡如,永贞吉。

  “如”:词的后缀,状事物。濡如:沾抹润泽的样子。

  爻辞说:修饰啊,润泽啊,这是处事永利的条件,占问长久的事情吉利。

  《贲·六四》爻辞: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皤(po),物白皆可称皤。此处有纯洁之意。

  翰:长而硬的鸟羽。《六书故·动物三》:“羽之强者曰翰。”翰如,像长上翅膀的样子。匪读为非。

  此爻辞说:佩戴漂亮、纯洁、健壮,一匹匹白马,像插上了翅膀,奔驰前往,这不是强盗来劫财,而是新郎迎娶新娘。

  《贲·六五》爻辞: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丘园,此处指女家。戋戋,少的样子。

  这一爻辞指古代婚姻过彩礼的仪式。女家在接受彩礼迎男家之日,结彩装饰丘园。可是男家只送来一束绸子,显得太少,引起双方争议,陷于困境。不过,经过协调,最后仍得圆满大吉。

  《贲·上九》爻辞:

  白贲,无咎。

  白即帛,素也。爻辞说,在白绸子上再加诸色花纹,没有灾害。此爻辞比喻人有洁白之品德,再加以文饰(如谈吐、举止、风度等)之美,则更为上乘,自然无咎。孔子说:“绘事后素。”⑾意思同此

  人们修养自身的同时,重视修饰仪表,展示其美。如果把《贲》卦的各个爻辞联系起来看,似乎写的是婚礼的准备过程。新娘修脚趾,新郎刮胡须,迎新的马匹也都精选修饰,庄园也结彩修饰,渲染气氛,以图吉利。内容美需要形式美密切结合,达到功利目的。

  又如,䷝《离·初九》爻辞:

  履错然,敬之无咎。

  错然,色彩纹理交互的样子。爻辞说:鞋子颜色交错,恭敬地对待这些人,没有害处。

  修饰的层次高低,标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对形式美的追求也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俗话说:“脚下没鞋,穷半截。”履错然的人在当时必然是豪强势要,敬之,自会免祸。

  又如,䷼《中孚·九二》爻辞: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爵,上有雀形饰物的酒杯。靡(mi):共同。爻辞说:鹤在树荫下鸣叫着,幼鹤与它一起呼应。我有好的酒杯,我和你共同使用它(饮美酒)。

  原始人类从自身出发,以直观、简单的类比的方法理解其它事物。古人认为鹤的亲子和鸣是美满美好的。亲子关系是内容,和鸣是表现形式之一。爻辞以鹤在树阴下和鸣起兴,歌唱自己与亲人、与知己的心诚意笃的美酒般挚情。

  又如,䷴《渐·上九》爻辞: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鸿:大雁。渐:前进、进入、到。陆:因此陆字不但与九三爻“鸿渐于陆”犯重,且陆与仪不协韵。故清代江永的《群经补义》、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俞樾的《群经平议》皆以为此陆为“阿”之讹。阿仪,古协韵。然而,江永也指出,“大陵曰阿。”其实,九三、九五爻鸿渐于陆、渐于陵,均言大雁处高视阔不易被弋取。如果鸿雁落在更高的阿上,则人又怎能观其羽之美而弋取?高亨先生说:“余疑此陆字当作陂,形近而譌。陂仪韵也相谐。”“《广雅·释地》:陂,池也。”⑿笔者认为,高说义长。

  爻辞说:大雁落到沼泽地,游水捕鱼,上岸亮翅,实在美丽。它的羽毛可以用来做舞具。

  人们重视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大雁在沼泽地悠然自在地拍打抖动羽翼,其美丽使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人们由此得到启示,其羽翼可做舞具,美化舞姿,满足人们的美感享受。对人来说自然是吉,但对鸿来说则是凶了。

  三崇阳刚,尚阴柔是《易经》美学不可忽视的又一特点。

  《易经》本来就是一部推究阴阳变化预卜吉凶的筮书。

  如,《乾》卦辞:

  元、亨、利、贞。

  乾为阳卦象天,坤为阴卦象地。天地变化,产生万物。古人解元、亨、利、贞为春、夏、秋、冬。周人根据农作物的生产规律,解释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概念。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称此四时为“天道之大经也。”

  《乾》卦卦辞的意思是说,只要按照元、亨、利、贞这一天道(自然规律和社会人际规律)办事,就会大吉大利,很美好的,反之会咎由自取。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⒀这一思想与《易经》相同。他认为天不明言,但天道是刚健的,不待外力,自强不息。

  再如,《坤》卦卦辞:

  元亨,利牝马之贞。

  元,大也。亨,通达、顺畅。元亨,是很美好的意思。利牝马之贞。是有雌马那样美好品质的吉利占卜的意思。唐李鼎祚说:“干宝曰:‘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zhou),坤以马象也。坤,阴类,故称利牝马之贞。’”⒁牝马是雌马,温顺柔和,不似雄马性烈。坤卦象地,是与乾卦阳刚相对应的阴柔卦。天道运行本来就是先乾天,后坤地的。坤地的形势是顺应乾天的。因此它既有耐劳健行的一面,更具有自己柔顺尚后,宽厚载物的特质。乾,自然是尚先的。老子曾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道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向矛盾对立面转化;道发挥作用的手段,是用柔弱的方法。”⒂这一观点与《易经》也相似。

  乾卦卦辞是用阳性事物和天同类相比,坤卦卦辞是用阴性的事物和地同类相比,而且都是吉利的卦。这说明做此卦辞的人认为万物各有属性,只有不失本性的事物,才会得到大吉大利的结果。反之,就是凶险之象。这种看法,固定了阳刚或阴柔为美的模式。

  阴柔美在《易经》美学中表现明显。

  以䷫《姤》卦为例,它的卦辞是:

  女壮,勿用取女。

  孔颖达认为:“此卦一柔而遇五刚,故名为姤。施之于人,则是一女而遇五男。淫壮至甚,故戒之曰:此女壮甚,勿用取此女也。”“女之为体,婉娩贞顺方可期之谐老。淫壮若此,不可与之长久,故勿用取女。”(同上)唐代的李鼎祚引用虞翻的观点说:“女壮,伤也。阴伤阳,柔消刚。”“女壮如是,壮健以淫,故不可取。妇人以婉娩为其德也。”女子壮健便被认为淫荡,不能归嫁,这是对女子不娇柔、不温顺的否定。从中可以看出对女性柔美的欣赏与渴望。

  再如,䷪《夬·上六》爻辞:

  无号,终有凶。

  《夬》(guai)卦是关于决断、决定的卦。卦象是乾下兑上,一阴凌乘五阳,一阴柔居于九五阳刚之上。那就是说小人凌驾国君之上。在以五阳去一阴的斗争中,由于国君受累于小人,故多不利。从此卦爻辞看,初九,伤前趾;九二,遭夜袭;九三,伤颧骨;九四,伤臀,走路困难;九五,仅清理了道路边的青草马齿莧;上六,无号,终有凶。高亨先生说:“号,《集解》引虞翻说,释为号令。”“无号令者,谓君之号令不行于国,其国必破亡,故终有凶。”⒄故此《夬》卦从治国角度可看出做卦爻辞者对阴谋、阴险小人的憎恶,与《姤》卦相似,表露了对阴柔美的渴望。

  又如,䷍《大有》卦辞:

  元亨。

  《大有·初九》爻辞: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大有·九二》爻辞: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大有·九三》爻辞: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大有·九四》爻辞:

  匪其彭,无咎。

  《大有·六五》爻辞:

  厥孚交如威如,吉。

  《大有·上九》爻辞: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大有》是吉利卦。元亨,最大的通达顺绥。占得此卦会有大丰收、大收获。古代称丰年即五谷丰登为有,谓五谷大熟大丰年为大有。卦象是乾下离上。一柔以六五爻处尊位,上下五个阳爻和它上下呼应。而且六五阴爻与九二阳爻,上下和谐交好。宋代程颐说:“九以阳刚居二,为六五之君所倚重。刚健则才胜,居柔则谦顺,得中则无过。其才如此,所以能胜大有之任。如大车之才强壮,能胜载重物也,可以任重行远,故有攸往而无咎也。”⒅从各爻看,初九,不互相伤害,没灾害,即使遇到艰难,也无灾害;九三,天子恩赐使公卿亨通,小人则不能;九四,排斥邪曲的人和事,没害处。匪借为非,反对,排斥。彭借为尩(wang),邪曲;六五,他们上下信任,也很严肃,所以很吉利;上九,上天在保佑他,吉利,没有一点不吉利。此卦从农业生产的大有扩大到治国,表露了柔得尊位而上下应之的大收获、大繁荣,此亦称颂阴柔美。

  另如,䷞《咸》卦:

  亨。利贞,取女吉。

  这也是吉利的卦,卦象是艮下兑上。上六爻阴居上位,九三爻阳居下位。崔憬说:“山高而降,泽下而升,山泽通气,咸之象也。”⒅《易》者以兑为少女,以艮为少男。荀子说:“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此卦象少年夫妇和谐和乐,六爻皆应,双方交感。此亦治国之道,称颂阴柔美。

  阳刚美在《易经》中体现突出,这是一种男性的美、君子的美、体积庞大数量众多的美。在《乾》卦中,以天体运动不息,具有刚健品德,比喻君子在仕途上的自强不息。

  在《易经》中,阳刚美的观点对于物体而言,更多地是体现在形状和力度上。这种物体必须具有一定的体积,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显示其数量之多。就人而言,主要是人格力量的至刚之美,是品德修养之美。

  如,䷬《萃》卦卦辞:

  用大牲,吉。

  卦辞说:用大的祭祀品如牛来祭祀,吉利。

  ䷩《益·初九》爻辞: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爻辞说:大兴土木有好处,大吉利,没灾害。用:于。作:建筑。

  ䷣《明夷·九三》爻辞:

  明夷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爻辞说:君子在南方打猎时射伤了鸣雉,君子曾迷路后得大道。不利于占问疾病。明夷:鸣雉。夷:伤。首:借为道。

  在这些卦爻辞中,均以大为美,推崇体积庞大的物体。此外,在《易经》中,“利见大人”、“利涉大川”等辞经常出现,也体现着其对大的推崇。奠定了后世审美心理中以大为美,崇尚伟大、磅礴、雄健的思想。

  人格力量的至刚,在于品德的崇高。他必须修养品德,没有品德就无所谓美。

  如,䷊《泰·九二》爻辞: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弗)亡,得尚于中行。

  高亨先生解此说:“有人行至河边,见大瓠遂缚于腰,浮水以渡,又不远弃其友,甘冒危险。携之共渡,二人均未被水淹死,因其有此义举,在路上得到其友的赏赐。”包荒:大葫芦。冯:凭借。遐遗:远弃。朋:伴侣。亡:今本脱弗字,应为“弗亡。”尚:赏。此爻辞崇阳刚,赞其品德。

  再如,䷾《既济·九五》爻辞: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杀牛”之下汉帛书《周易》有“以祭”二字,当据补。《礼记·坊记》引《易》此文,郑玄注曰:“东邻,谓纣国中也。西邻,谓文王国中也。”杀牛以祭,是隆重的厚祭,禴祭是祭品薄约仅用饭菜,不以大牲的祭祀。殷王杀牛祭鬼神,周王仅用禴祭。祭品一厚一薄,但西邻实得其福。”此盖谓殷王之德腥,鬼神不保佑之,周王之德香,鬼神保佑之。祭祀之得福与否,不在祭品之厚薄,而在祭者之德之香腥。”

  《恒·九三》爻辞: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爻辞说的就是一个人不能够尊崇道德修养,品德不能够始终如一,保持纯洁和高尚,就会遭到因此而带来的羞辱。

  古人早已指出,《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易经》编撰的目的,就是为正人君子占卜吉凶,而不正之人,不属于《易经》占卜的对象。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圣人作《易》,示人以吉凶,言‘利贞’,不言‘利不贞’;言‘贞吉’,不言‘不贞吉’;言‘利御寇’,不言‘利为寇’也。”《论语·子路篇》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东汉郑玄注解说,“《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品德不端正,不持久,《易经》就不会为其占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易经》对人格美的尊崇。

  四从《易经》可看到文学诸体胚胎中显示的最初的美学思考。其为人生服务的观念,启发后世文艺不忘社会职责的美学追求。

  易学界公认而经常提到的是《易经》早期诗歌的比兴手法。如《大过·九二》、《九五》的爻辞的“枯杨生稊”,“枯杨生华”的比。如,《中孚·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兴。凡此等等,均属典型。不仅如此,《易经》中的萌芽小说、故事,对人物多用侧写、隐写。有的能通过行动、语言、神态描写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叙述简洁、清晰。如此种种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以重大的美学影响。

  《易经》卦爻辞的作者们,在比兴的基础上,以类似、相象、比拟向前推进,开始写出了文辞简约、情节简明、包含丰富哲理和宝贵生活经验的小故事,给人以更深刻的启迪。除了作为吉凶祸福的形象图解之外,人们还可以从中领悟广泛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做人行事的原则。如《履·六三》爻辞的“眇者履虎”。《睽·六三》爻辞的“拖牛改道”。《大壮·九三》爻辞的“羝羊触藩”,等等寓言都表现了“为君子谋”,为人生服务的美学思想。这些启发着后世文学艺术不能忘记承担崇高的社会职责的美学追求。

  诉诸感官知觉的审美实践很早就产生了。如山顶洞人均匀规整的石器,磨制光滑、刻有纹饰的骨器;仰韶文化彩陶的鱼纹形装饰和含鱼人面。这些都可以看作人类对静态美的沉思。再如《尚书》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及《吕氏春秋》所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此二者则是动态美的最早实践。这种对美的欣赏体验还只是处于低级的阶段,人们还不能从理论上给予说明和指导。创造美的人只是凭借直觉和经验,只是凭借身心是否愉悦来判断事物。他们注重的是感官享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易经》虽然尚未对早期的美和艺术的实践进行具体记录和归纳,但它毕竟用文字记录了人们的思想情和对美的最初的朦胧思考。这种记录本身虽然尚未构成详尽的美学思想体系,但是作为零碎而真实的材料,却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相关文章

运势 易德轩网
今日运势
风水 易德轩网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