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 易德轩网
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铁笔居士2024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提升运势,开拓人生|!! 2021-9-2
易德轩承接风水装修设计业务,真正风水大师和专业装修设计结合! 2021-9-7
易德轩2024龙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2-2-11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易学百家号 生肖运势 吉祥物改运 铁笔居士易学专栏
您的位置 >> 易德轩网 >> 易学百家号 >> 周易的起源和发展
周易的起源和发展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易学百家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1579次 更新日期:2018年5月25日 >> 进入社区

周易智慧普及教材
一、什么是周易,周易包括的内容。
关于周易中的“周”字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周代表为年代的意思,周易中的周是代表的周朝或周代;另一种解释为周为周普,有普遍、无所不包的意思。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什么周地、周遍、周环等这样几种不同的解释。在易学界大多数人都普遍的认为“周”就是“周普”,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的意思。关于“易”字的解释,它是卜筮的通称。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易有三易,其内容包括连山、归藏,周易这三个内容,属于三个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时期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连山和归藏早就已经失传,现在只剩下周易这部书,所以,现在一说到“易”就是指的《周易》。
司马迁对易的解释为:易以道化,易长于变。(道化:阐述变化)(长于:擅长)
说文解字对易解释为: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东汉郑玄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所谓简易就是把世界上十分复杂十分奥妙的万事万物把他简单化,让人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谓变易,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是不变的。所谓不易,就是在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变的前提下,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唯一不变的那个东西就是变。不变是抽象的,变是实在的。就象我们说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这是抽象的,是不变的,但每一年的春夏秋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今年是2017年,2017年的春夏秋冬能和2016年和2015年的一样吗,肯定是不一样的,就象唐代刘希夷写的那首《代悲白头翁》诗中这么一句那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日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所以说在世界上具体的东西都是变化的。也象你这个人一样,你的名字可能一生不变,你是你父母的子女这是一生不变,但你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天天在变,一天天长大,又一天天变老,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不但随时间而变,也会随空间而变。
简单的说,周易就是一部我国最古老,具有哲学内容的讲变化的一部占筮书,周易的智慧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变化的,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任何东西,他们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变是绝对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周易上讲:“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宜,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比如我们逢大事结婚、开张等要看好日子,那天是黄道日,那天是黑道日。相同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个下雨天,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反映的。
国家出台某一个政策,不同的人也同样是有不同反响的。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南宋有名的白话诗写的那样:一轮明月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漂流在外头。同样在一个弯弯的月亮下,大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
周易的分类:
周易按先后次序分:1、先天八卦(伏羲)。2、后天八卦(后天又可分为文王和孔子两个内容)。
周易的性质分:1、哲学书。(人生观和世界观。)2、科学书。(思维模式和方法)。3、占卜书。(决疑,知已知彼。)
周易按内容分为:经和传两个内容。(经又分为1、经文、卦辞、爻辞。2、符号和卦象)(传的内容就是七种,十篇文章,简称十翼。
周易在内容上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份,易经又包括上经和下经两个部份,上经是三十卦,下经是三十四卦。易经共计是六十四卦象,这里面有卦象,也有经文。在每一个卦中都有卦辞和爻辞,每个卦有六个爻,六十四卦共计三百八十四爻,也就是说经文共有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六个爻辞。为什么会多出两个爻辞,这是因为乾坤两卦分别多出用九用六两个爻辞的原因。
关于易传这部份,一共有七种十篇,有《彖》的上下篇,《象》的上下篇,《系辞》的上下篇,这三个因为分上下就是六个了,再加上《文言》《说卦》《杂卦》和《序卦》这四个传。就是十篇了。古人和今人都把这十篇传文合称为《十翼》,意思是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解说经的内容,所以我们后人常讲是《易传》为经文插上了翅膀。
二、周易的地位
做为我们中国人,我们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强大富强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很重要,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当然是国学。时代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懂管理,会管理,同时也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企业文化推向世界,我们的企业文化应当建立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上,立足于我们中国的国学精典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眼界要宽,眼光要高,国学理论基础和国学人生知识要丰富。以国学的理论做为企业的基石和精神支撑,我们的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什么是国学呢,国学包括那些内容呢?国学的精髓又是什么呢?所谓国学,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内容。
在当前国学热的社会浪潮中,国学热的根本热应当是儒学,儒学的根本应当是周易。
儒学的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曾参做大学(曾子)。子思做中庸(孔子的孙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孟子是孟子的言论。
五经: 古有六经。乐经失传。 诗、书、礼、乐、春秋、周易。
(所谓经。在学术上经是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
周易的地位:众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冠,(老子、庄子、周易)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我们常说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因为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周易博大精深,是源于周易的智慧生生不息。在现代周易被称做科学之源,哲学之根,智慧之泉,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的思想,都来自于易经。他是宇宙万事万物一切学问的标准。不论是人事的,物理的,一切的一切,都以此为法则。
因为周易的作用不同,在易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是把他看成是一部哲学书,二是把他看成是一部预测吉凶的书。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预测之书,是哲学之书。在周易上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他的义理部份,一个是他的象数部份,也就是一个是他的哲学内容,一个是他的预测内容。最早是预测的,只是到了春秋孔子时代因为孔夫子学易而做十翼才使其上升为他的哲学内容。孔子作了传。孔子的传是解经的,是孔子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
清代《四库全书》中对周易是这样介绍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等等。
三、周易的起源和发展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我们说周易是科学之源,哲学之根,智慧之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同时也是我们人类世界的大智慧。
周易的产生非一人一时而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它是经历了三个时期,上古、中古和下古,三位圣人完成的。这三位圣人就是伏羲、文王和孔子。伏羲画卦,文王演卦,孔子作传。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周易。
关于伏羲画卦,我们还是从周易本身上来了解和知道周易是何时产生的,周易《系辞传》中讲:“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易的起源应当是伏羲氏,伏羲氏是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左右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传说人物,伏羲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期的探路人。传说中伏羲是天上神仙下凡,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画八卦,创文字,所以他居三皇之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时代属于远古旧石器时代,那个时期当然也是天地刚生成之时,也是人类刚诞生的时期,人们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为什么变化,日月为什么升起又落下,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人们遇到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都去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就动脑筋想办法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观人事,这种精神感受到的是天人合一的这样一种大境界,大思想,仰则看到的是天的浩渺和广大,日月经天星转斗移的运动和雷电风雨阴阳的交替,俯察的是大地寒暑、山川草木、江河湖海、花开花落这种自然现象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变化规律;近取诸身连想到人类自身的生理器官本能所与天地比类这种天人合一的内容。天地有日月,人有眼目,天地有金石,人有骨骼,天地有草木,人有四肢和毛发,天地有江河湖海,人有血液,天地有土壤,人有皮肉。这样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不单纯的体现到的是人类,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的物质,包括动物和事物,都可以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理解和把握。发现了构成宇宙世界的要素和变化规律,虽然那个时期还没有文字,不具备文字记载,但凭他的智慧画出了宇宙万物生存的模式八卦符号,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于五行溶入到宇宙中的天地自然之内,这样就发明了具有天人合一思想的八卦宇宙模式。
八卦的构成最自然、最基本的就是阴与阳,所以伏羲氏首先是根据自然法则发现了阴阳。比如白天和黑夜,阴天和晴天,太阳和月亮,男和女,雌与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阴阳的体现。
画卦,画卦,卦是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伏羲发明八卦时,就是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的,先画出了阴阳符号,然后再根据阴阳符号组合,从而画出了八卦。
八卦的符号阴阳爻:
阳爻: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故谓之阳位,也称为阳爻。阳爻就是一横。是实线。
阴爻,天地之间,亲乎下者为阴,故谓之阴位,也称为阴爻。阴爻是一横断开。是虚线。
伏羲画卦为什么要画三画,这是根据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来画的,古有三星日月光,三才天地人之说,天在上,地在下,而人居于其中。
卦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八个卦代表的是宇宙间事物运动要具备的八种形式,每一个卦下面的文字解释就是卦辞。
爻者,言乎变者也。爻就是交的变来的,爻者,交也,就是交流,交通变化的意思。爻是两个十字架的组合,两个十字架一个代表地球的磁场,一个代表太阳月亮的经纬度。地球磁场有点偏,运行轨道是隋园形的,所以十字架不正是斜的。
八卦就是事物存在和生成所具备的先天八种条件。天地风加上五行的内容,总的来讲就是五行在天地风自然中的运动变化特点规律。
五行起源于春秋时期,实际上在元古时期伏羲画卦就产生了。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运动的物质。木、火、土、金、水。
八卦的具体内容和符号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为天,坤为地,巽为风,震为木,离为火,艮为土,兑为金,坎为水。简单的说,天地风加五行木、火、土、金、水就是八卦。按照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八卦本身完全具有涵盖这种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的科学宇宙模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吉凶荣枯等情况都可以通过八卦这种形式把他的吉凶荣枯占断和预测出来。
周易系辞上讲:“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则:效仿)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我们在这里通过圣人的则之、效之、象之可以看出当时伏羲发现发明八卦的过程。伏羲画卦是画的先天卦,
如果用阴阳符号来表示八卦就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坎中虚、离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周易《说卦传》对先天卦的表述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先天卦如果给它配上数字,它的数字就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在图形上这种形式叫左旋。右面从巽开始是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两边对拢起来就是一个圆。从这样的卦序上来看,他充分表现的天地的运行规律,太阳系统与地球的转动是相反的,所以叫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伏羲是何等的聪明睿智,在那么上古的时期就发现了太阳系与地球月亮的转动关系,这三个球的转动是不一样,也不会发生碰撞的。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为主,地球为次,地球为主,月亮为次,太阳是从左至右转的,地球是从顺时针从右到左转的。凡是阴阳都是对立的。就象我们男女在同一年出生的八字一样,虽然他们的出生的时间相同,他们的八字命局相同,但他们的大运一个是从月令顺行的,一个是从月令逆行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同样的在我们地球上,我们东方的文明与西方也是不一样的,天道左旋,左为太阳的运转方向,我们东方把左面定为上位,右面定为下位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过去贴春联,每联的字或对仗关系都是从左到右,家中来了客人也要把客人让在正房的八仙桌的左面椅子的座位上,家中老人去世后安葬时也是按男左女右这种形式来按排的,这就是东方的天道人伦文化,现在我们来客人把客人让到右手,这是西方的文化,西方与东方是相对立的两个方位,在上下关系的主次上注定也是相反的,所以他们是右为上而左为下。
周易的产生和发展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同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伏羲氏是通过“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而画的先天卦,它表现的是从来一物有一身,一身都是一乾坤,这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这样一个宇宙模型,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姬昌被当时的衬王囚禁于羑里,文王被囚七年,在此期间文王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长之理而进行推演八卦,文王被囚推演八卦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南十公里处汤阴县内的羑里,也就是从周朝的文王起,我国至此也就从甲骨文上可以知道周易有了文字的记载,从发现的甲骨文上的文字来看,甲骨文上的文字也都是当时占卜时的断卦吉凶的断语,所以我们现在把河南的安阳市的羑里称为周易的诞生地,现安阳市也名符其实的成为了世界遗产城市。周文王在狱中把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成了实用的后天八卦,并把后天八卦两两相叠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
易经系辞上讲:“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于风雨……”。为什么周文王不演绎先天八卦而演绎后天八卦呢,因为从伏羲先天八卦到到文王后天八卦时代历经了逾三千年,先天卦反映的是天地的本体,它是反映天地自然是如何化生万物的,先天八卦是先天的东西,先天只决定他是一个什么事物,物质在他产生后都是运动的,他的后天运动情况就要用后天的内容来衡量和测算了。所以文王把先天八卦的体变成了后天的用,这样,后天八卦的顺序就与先天八卦的顺序也就不一样了。八卦的排列顺序也就相应的改变了,这就是为什么文王要把先天卦推演成后天八卦的原因。这里易传系辞上的“八卦相荡”,就是后天的八个卦相互交叉重叠而生成万物的八八六十四卦。同时,周文王又为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作了卦辞,为每一个卦中的每一个爻作了爻辞,这样,周易的经文在文王这里已经全面完成。
周易《说卦传》对后天八卦的排列论述是这样讲的;“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后天八卦的排列是反映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这就表现在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这种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就是十,我们通常说的合适就是从合十延化而来的,如果是合十,一切也就圆满了。先天八卦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九,九虽然是单数里面最大的数,但终久差一而未圆满。
正是有了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和八卦相荡产生的六十四卦这样一个宇宙模型,所以我们后人才根据这种天地人一体的模型来推断世间的祸福与吉凶,也有了后来的孔夫子通过演卦而体悟出天道、地道、人道的德而作易传,正是易传的生成,才使周易成为了众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先天就是事物的产生过程。后天就是事物产生后的运动过程。就象一所窑中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烧制出很多的产品,这些产品有水杯、水壶、和其他一些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先天的。在这些产品中,每一种相同的产品数量又有很多,都是同一个窑同时烧制的水杯,有的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有的进入到上层社会的收藏品中,有的可能进入到上层社会中,相同的产品因为他们的后天所居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命运也是不一样的,这种后天的运动过程所处的位置就是后天。这也是易经上讲的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这就是我们这节讲文王演卦的内容。
一个人和一个事物在他出现或产生后的运动就是后天。后天对我们的人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人生下来后,去选择做什么,到什么地方去生活,不同的地方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是后天的作用。
住房建起来后是先天,我们住进去如何生活,家俱如何摆放就是后天。一个家庭中家庭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家庭的装修风格,主人所居住的房间,工艺品的摆放,电视机的摆放等,等都属于后天风水的格局。
厕所在古代为五鬼之地,是拉屎排尿的脏地方,不能外露,在外面是不能看到的,要放在隐蔽的地方。就象我们人一样,要把干净的相貌视人,把屁股遮盖起来,这是基本的道理。
风水的后天要结合一个人的八字命局来确定,也就是要根据命运的喜用进行选择。一个人的命运是先天,这就是天命之谓性,一个人的后天是可以选择的,就象我们从这里去北京,可以做飞机,可以坐火车,也可以开车。同样也可以步行,选择那一种方式要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就象我们吃东西一样,你根据你适合的口味来选择。
下面我们讲下古的第三圣孔子,易传的产生。
到了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51年,当时的山东鲁国出了一位孔圣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说这位大圣人孔子少年虽然淘气,但十五岁立志于学,自20几岁起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时孔夫子感叹礼乐崩坏,下决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想走官场入仕途的路子,也经常发表一些政治见解,受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到三十岁时已经有些名气了。后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提倡仁者爱仁,但是事实证明他的仁者爱仁的大同思想得不到统治者的接受,其有志难伸,自己的才能没有施展的空间,碌碌无为大半生,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时还带了一大群学生,可是有时连基本的便饭也混不上吃,只能饿肚子,当时形容孔圣人的狼狈相为碌碌无为,为丧家之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当时的处境有多悲惨。
我们通过史书可以知道孔子晚而好易,据说孔子是在五十八岁回到鲁国开始学习研究易经的,孔子五十八岁时回到鲁国而做了一名史官,在做史官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易经,并从此而喜欢上了易经这部书,通过学习易经的占卜和研究易经的卦爻辞,从而领悟了人生和社会,遂感叹人生苦短。孔子有一名句,那就是“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圣人研究易经的精神我们可以通过“韦编三绝”来清楚的知道。我们常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在春秋时期那个年代,用来写书和记录文字的还没有我们现在用的纸张,造纸术虽然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造纸术应是在东汉时期,一位叫蔡伦的发明的。春秋时期的书藉主要是用竹子做成一根一根的竹简,然后在竹简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多则写几十个字,少则写几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的竹简,为了便于阅读,各个竹节简之间要通过绳子之类的东西按照内容的先后顺序把他们编连起来,就象现在书的页码一样,这样才成为一部书,在那个时期编连的工具是不一样的,通常有用丝线编连的,有用麻绳编连的,有用牛皮条编连的;用丝线编连的叫做如“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做“绳编”,用熟牛皮编连的书就叫做“韦编”。象《易经》这样字数比较多又是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子编连起来的。孔子当时学习易经的感触,在论语的为政篇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足以说明;“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孔子晚年学习易经而做的人生最好结论,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通过学习易经,感叹如果自己五十岁开始学习易经,人生也就不会有大的过失了。这时候通过学习易经才知道和了解了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的人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通过学习易经才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是应当走仕途坐官的命,而应当是研究学问,通过自己的学识传播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人,孔子是通过这样反复的学习研究易经认识了自己,并把学习易经的这种感悟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易传的形成,所以十篇易传也是十篇解经的传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孔夫子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全面整理,此外还专心执教,培养学生,弟子多达三千余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成为后人推崇的至善至德的大圣人了。
因为最初孔子学习易经是学习的周文王的六十四卦爻辞,卦爻辞的原始本意就是占筮的语句。孔子肯定是通过占筮来体悟卦辞和爻辞的境界,这个内容可以通过史料记载孔子多次通过《周易》占卜看出,并且孔子本人有言曰:“吾百占而七十当”,意思是说,孔子我本人占卦一百次有七十次是非常准确的。据长沙马五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记载,孔子当时学习易经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说“夫子老而好易,居者在席,行者在囊”。在当时孔子迷恋占卜的行为,还遭到了他的学生的反对,据说子贡就是其中的一个,子贡有次对孔子说:‘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繁。……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以前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吗?那些没有德行的人趋向神灵的保佑,缺乏智谋的人才去频繁地占筮。而现在的情况是,强调德行而远离鬼神的老师怎么会迷恋起占卜的事情了呢?
孔夫子早年在他未接触周易以前,孔子是非常反对周易的,而到晚年他真正接触到周易以后,他却一反常态,学习周易竟到了“居者在席,行者在囊”的痴迷程度。后来,孔子在论语中讲,“人要知命、知礼、知言”。一个人只有达到了三知,才能立足于社会,才可以文化与人性相互补。
由此可见,孔子在过去是非常反对占卜的,但晚年这时的孔子又是非常喜欢占卦的。难怪他的学生不理解,所以说,评价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应当用实践去检验,而不能凭空和自己的想象去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事物反对者来说,你最好是自己去亲自实践一下,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自去尝一尝梨子。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同样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好多人不了解也没有接触过周易,就盲目的说周易预测是迷信,是骗人的,是伪科学。就象哥白尼的太阳说一样,在当时受到了教皇的极力反对而不能发表。正如我们今天的社会,信佛不但都是那些积极向善的人,有些贪官污吏和盗抢不法之徒也有些是信佛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在社会上办得坏事太多了,大脑不安静,心里常发虚,这些事无法向别人表述和坦白,又找不到其他的寄托,只能去信佛或者是信教了,希望佛和天主能保佑他。而我们这些老老实实的平民百姓,因为人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所以不论怎样,都是心安理得的。同样,社会上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合法挣取劳动果实的人,也不会把主要精力花在研究彩票和赌博上,总希望不劳而获,一夜曝富。但是,孔子为什么在晚年这个时候痴迷于占卜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孔子是被“占卜”这个天地人的大道之法给迷住了,通过不同的占卜,体悟到了社会和人生的哲理,对于孔夫子来说,频繁的去占卜并不是单纯用来预测吉凶。更深刻的内容是他感觉到看起来这个简单的八卦这个宇宙模式太科学太有意思了,他是被这个八卦的这个推理过程给吸引住了,而不是在别人眼中那种单纯的去为占卜而占卜。所以,任何占卜应当不是消极的去了解自己的人生,它可能是体现一种人应当受到占卜的启示,指导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所具有态度和理性。也是对于其自然法则和科学性所指导和打动。孔子占卜的目的就是如此,他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占卜并不是天天在预测自己本人的吉凶,而是被八卦中的卦象和阴阳两爻之间的这种无穷无尽的变化吸引住了。正所谓易经系辞上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他不仅是喜爱《周易》中的文辞,更多的是观其象来玩其辞来增加自己的感悟。这个“玩”无疑表明,就是单纯地推演卦的卦象,也能给人无穷无尽的乐趣。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易学中的哲理,从管理中领悟感受人生道路上的无穷的乐趣,体验天道、地道、人道的奥妙与变化,让我们自己增智,自己受益,为人类谋福祉。
易传是什么,是孔夫子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孔夫子不研究易经,也就不能写出这样经天纬地的十篇心得的。所以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大医学家孙思逊则认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易传是孔子通过卦象的推演讲哲理的,讲人生伦理的。正是因为这位伟大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习易经写出了十翼易传,才使周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居于这么高的地位。
四、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
周易系辞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仁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也”。
说周易深奥吧,有人称他是一部天书,说周易容易吧,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时常用的一些成语,有些就来自于周易。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于周易象传。叫做乾为天,君子以自强不息,坤为地,君子以厚德载物。
比如其它的一些成语象:错综复杂、居安思危、穷变通久、韬光养晦、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求同存异、殊途同归、义结金兰…… 都是来自易经。
比如“错综复杂”这个成语;这个错综是指六十四卦中的错卦和综卦。所谓的错卦就是阴阳交错的意思,也可以把他理解成错误的卦,也就是把一个卦中的阴爻看成阳爻,阳爻看成阴爻所成的卦就是错卦。错卦的理是反映的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见的结果也就不同了。比如乾卦中的第二卦是《天风后》卦。它是第一爻是阴爻,其余的上面五个爻是阳爻。如果把它们阴阳交错以后就会变成了《地雷复》卦。它的卦爻就成了下面一个阳爻,上面五个阴爻了。所谓的综卦就是把一个卦倒过来所形成的卦。比如乾卦第二卦天风后把它倒过来看就变成泽天快了。综卦的理象告诉我们,凡事要客观,不要盲目而行,因为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观念就会两样,表示宇宙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通过错综两个卦就可以明白,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或任何一种事物 ,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好坏之分。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有人赞成也会有人反对,人和事物之理都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所谓的复杂,指的是一个卦中的内部交互之象,它是指六爻内部的变化,这就是错综复杂的成语来历。
比如“否极泰来”这个成语,就是由《周易》里边两个卦的卦名《泰》卦《否》卦组成的,《泰》卦后面是《否》卦,否极泰来,意思是坏的过去好的到来。
又如“革故鼎新”这个成语,也是由《周易》里边的两个卦《革》卦和《鼎》卦组成,革就是变革,鼎就是鼎立。革去旧的东西,然后建立新的东西,就叫革故鼎新。
还比如“义结金兰”这个成语,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的感情不错,要结义为兄弟(俗称拜把子),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结金兰之好,那么这个呢,实际上与《周易》的《同人》卦有关,就出于孔子对《同人》卦的解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利指锋利)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指嗅的意思,彼此就象能嗅到兰花的香味)这就是“义结金兰”的出处。
还有“三阳开泰”这个成语,过农历新年的时候,人们都喜欢说这个成语,它就来自于《泰》卦。在泰卦中,上面是三个阴爻,下面是三个阳爻,表示以阳剥阴。你看,这些成语都来自于《周易》,周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故宫里有三大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这个“保和”、“太和”、“中和”,就来自于《周易》《乾》卦《彖传》讲的“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过去称皇帝为“九五之尊”,也来自于《周易》的《乾》卦九五爻的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乾》卦中最好的一个爻位,乾又代表天,而九五呢,又是飞龙在天,所以把它比作皇帝,并称之为九五之尊。
你还比如,我们定下了一件事情,第二天又改变了主意,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话来形容呢,我们说,唉,又变了卦了,“变卦”一词,也来自于《周易》。
蒋介石的名字也是来自于易经的,在易经的64卦中,其中有一个卦叫雷地豫卦。其卦辞为“利建候行师”,卦意就是说利于建国封候和行军作战的意思。 在豫卦的六二爻辞中讲: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终吉,以中正也。这里的介,人下面一个竖是个,两个是介,就是坚硬的意思,就象一个人站在那里,顶天立地的样子,特立独行,有自己的个性,不受外界的干扰。于,如。贞就是正。其爻辞就是坚如盘石,不终日,就是不是暂时的,不是一天两天,永远保持这样,没有日期。蒋介石虽然败走台湾,到了晚年,仍然不搞台独和两个中国。其人格还是值得肯定的。
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尊老爱幼,讲究辈份等,也都是来自于周易序卦传中的天地生成之道。周易《序卦》中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
所以大家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周易》处处可见,简直可以说,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它已经变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基因,它将永永远远地传下去。你不了解《周易》时,那你是在无意中传承它;你如果知道了《周易》,那你就可以自觉地去传承它,也就是由日用而不知,变成日用而知之。
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周易,我们要学习周易中的什么
周易虽博大精深,有无穷的智慧,但周易是一门洁净精微的学问,孔子对学习易做了最好的总结,八个字,“洁净精微,易之教也”。学习易经,头脑要非常的冷静,要从细争入微处学习钻研他,而学习了易经,也会让人的心理和情绪变的非常清洁而宁静。他能让人宁静的什么程度,“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有几时”。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通过学习周易也做了最好的总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周易,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第一个方面:学习周易可以使我们了解和认识宇宙自然界万物和人生的规律。大致可总结为四种规律:
1、阴阳对立规律。周易系辞中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这里的天与地,卑与高,动与静,刚与柔,都是对立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对立的,天地之间,天在上而地在下,二者是对立的。阴和阳是对立的。好与坏是对立的。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人的五官都是阴阳两个同样也是对立的。
2、阴阳互为依存的规律;有天就有地,有阴就有阳,有男就有女,有好就有坏。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是独立存在的,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包括人体器官都是阴阳两个方面的组合。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二者相互为根,阳根与阳,阴根与阳。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这就是周易上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内容。
3、天人合一的规律。周易《系辞传》中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中又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同时要求我们做人做事,“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奉天时,后天而天弗违”。(弗乃不之意)(注,先天是天合于人而不违人,后天人们行事须奉顺上天,从天而动而达天人和谐)同。合天人,合四时,合鬼神,实际上就是与宇宙合而为一。达到了这种合一,易经八卦为什么能测断事物的吉凶,就是运用了天人合一的这个思想来测断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一叶一如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天地的合一,天有日月,人有眼目,天有雷霆,人有声音,天下有江河,人有血液。天下有山石,人有筋骨,天下有土地,人有皮肉。我们建筑房屋,是根据人的特征而建的,人有口,房有门,人有眼目,房有窗,人有耳朵,房有山墙气空,人有屁眼,房有后窗,如果一个房屋具备了这些特征,那这个房就是具有生命力的房。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现在的飞机,是根据鸟的形状来建造的,我们建造的潜艇,是根据鱼的形状来建的。这都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4、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易穷则变,物极必反规律。详细讲一个五行的相生与相克,事物的运动都是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来进行的。我们的中医诊病就是这样。比如一个人的四肢无力,四肢属于木,要想让他有力,就要用水生木,就要让他的血气旺,让他多吃黑色的食品和多喝骨汤和多喝水来补充血液,这样四肢才会有力。再比如金克木,如果我们要有一根木头做家俱要有什么,要用金属的工具来做。自然界和人是这样,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比如朝代的更替,唐、宋、元、明、清等。对于易穷则变,物极必反,易经上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方面:学习周易可以使我们明于事理,洁净精微,对人生的意义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清楚我们学习周易,也是我今天想重点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对于帮助我们安身立命、心态清静,过正确合理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孔子晚年曾经说过一句话:“假吾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老夫子把学习《周易》的目的,定位在“无大过”上面,“无大过”就是不犯大错误。这是孔老夫子的学习体会,也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周易》的目的。所以说,今天学《周易》,就是学智慧,学习少犯大错误的智慧。把生命中的一切物质的东西看淡,轻松的去生活。
人生的命运如春夏秋冬,有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会有炎热的夏季,有秋风送爽的秋天,也会有严寒的冬天。不管你是什么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企业家还是小商户,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第三个方面:周易的核心内容就是“变”,学习周易能让我们知变应变不落伍 。
今天我们学《周易》,就是要学习《周易》中的智慧,而《周易》的核心智慧可以概括为一个“变”字。“变”是《周易》的核心观念之一,西方人以前翻译《周易》,就是翻译成“变化之书”。《周易》讲“变”呢,就是强调人们要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这种顺应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恰当有利的位置。具体来讲呢,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成功或走运的时候如何防止变;一方面是在失败或倒霉的时候如何促进变。简单一点说,就是如何“变”和如何“不变”。
比如说,你现在很成功,你希望保持住这种势头,那你就要防止变,但防止变的办法仍然是变。变什么呢?就是调试自我,谦卑虚心,戒骄戒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成功。大家知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很多荣誉,很多好处。这个时候你如果骄傲自满,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比别人行,那就麻烦了,因为这样有可能会促使你走向失败。所以清朝的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来形容人生的最佳处境,那就是“花未尽开月未圆”。花开尽了,那么紧接着的就是凋谢;月亮圆了呢,紧接着的就是亏损。所以这个时候呢,就需要你想办法不让它开尽,不让它特别的圆。那我们说现实中的花,它开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尽的;月亮到了十五、十六,一定是要圆的。但是人呢,却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来做到未尽开,未尽圆,方法就是谦卑。《周易》里面有一卦,名字就叫《谦》卦,这个卦啊,汉代人说,《周易》里有一卦,大可以保一国,小可以保一身,指的就是这一卦。现实中,我们看到听到过多少这样的例子呀,比如很多企业,曾经名噪一时,结果说垮一下子就垮了,走马灯似的。为什么曾经有那种好的势头,保持不住呢,就是因为不知道怎样防止变,不知道怎样通过“变”来防止变。比如曾经的高官周永康,薄熙来等人也是因为没有保持住这个“变”而身陷牢狱之灾的。(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老婆或者是老公上了别人的床),人生应当追求什么,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当活在当下和当生。林则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孙自有子孙福,别给子孙做马牛。好象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是清朝宰相张廷玉和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微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房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到京,要这位张宰相出面干预一下,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不但没进行干预,反而立即做诗一首劝导老夫人,信中写道:“千里捎书为一墙,再让三尺又何仿,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主动把墙又向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也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向后退了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通道,后来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为此,人生不要把名利看的太重,活的太累。
周易的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失败或倒霉的时候怎么促进变呢,人的一生总不会时时事事都顺,你倒霉的时候,走背运的时候,环境不好的时候,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你就要促进变,这叫穷变通久。穷是指你现在境况糟糕,变是要变这个“穷”,通则是克服、超越了穷,也就是走出了困境。这就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越失败越要有信心。我常常做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成功辉煌时就好比登上了山顶,这时如果不谦卑,那你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一个人失败和倒霉时就好比走到了谷底,这时只要你保持信心,坚持不懈,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
防止变或促进变,都是要人努力追求和保持存在的合理性。相传在周公庙里边,有一种器皿,叫“右坐之器”,这种器皿有一个特点,注满水以后呢,它就倾覆;注得太少呢,它也是倾斜的;只有恰到好处的时候,它才能够端正。有一次呢,孔子带着他的弟子,来到这个地方,问看庙的老头儿,说有没有这么回事儿,这个老头儿说,确实有。那孔子就让他的弟子取了一瓢水来试验,结果呢?果然如此。孔子看罢,慨叹道:“呜乎!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也就是说哪有满了而不倾倒的呢,那么言外之意呢,就是太满了,就容易倾覆,就容易溢出来。这个时候他的弟子,有一个叫子路的,就问孔子,保持盈满有没有办法,孔子说,办法是有的:“持满之道,挹yi而损之。”也就是说,保持盈满的关键在于要注意“损”,具体说就是:“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意思是说高但能够变得卑下,满但能够自己虚心,富贵但能够节俭……孔子认为,“能习此道,惟至德者及之。”《周易》讲变化,就是这样,要让人变得恰到好处,立于不败之地。走出低谷,凡事若是恰到好处,就是成功;防止走下坡,恰到好处,说到底,就是保持成功
周易的变要因“时”而变。
防止变也好,促进变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变。但变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周易》讲变,根据就是“时”,也就是“变通趋时”。《周易》中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比如易经中讲,“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严谨也。”所谓囊,就是古时人外出时搭在肩上从中间向两边开口的袋子。古人讲:“告老还乡莫谈政,将军还山不论兵”。周易是通过卦象给我们解读做人的道理。“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讲龙蛇之蛰时,可以讲一下三季人的故事)。精乃精神,义就是理就是学问,精义入神是智慧的最高境界,就能对社会产生推动作用。把你的智慧用到生活中,使大众受益,这就是德的体现。我们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屈伸就是变。但什么情况下屈,什么情况下伸,这是有智慧的,“因时而变”就是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呢,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人们常常讲“识时务”,这里面就特别强调一个“时”字。
我们都知道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他在复仇雪耻时主要依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文仲,一个是范蠡。这两个都是经邦治国的天才,可以说两个人都是尽忠忧君、都具有大智慧和天才的谋略,两人都是差不多的,但一个功成身退做了大富翁,一个流连忘返成了刀下鬼,下场很不一样。据历史记载,这个勾践呢,在灭掉吴国之后,曾经摆宴庆功,群臣欢呼雀跃,喜形于色,庆祝胜利嘛,大家都很高兴。但是,越王勾践却面有不悦之色,一般的人都没有察觉到,可范蠡一眼就看透了勾践的心思,知道勾践这个人呢,不愿意把灭吴之功归于臣下,心肠比较狭隘,虽然他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个时候呢,已经胜利了,他的狭隘的心胸,就表现出来了。那么范蠡呢,发现了他这样一个人性的特点,就猜透了他的心思,因此,就暗自做出了急流勇退的打算。于是范蠡就向勾践请求退休,勾践呢,沉思了半晌,然后煞有介事地对范蠡说,你范蠡不能退休,不但不能退休,我还要分越国一半给你,要你和我一起掌管越国,而且,你必须答应我,你不答应我,我就杀掉你。范蠡呢,当然心里很明白了,他知道杀掉他是真,分享治理越国和地盘是假,所以,他就悄悄地打点行装,带着他倾城倾国的一代佳丽西施和家眷,泛舟而去,就离开了。史书上说他到别的国家做买卖,成了大款儿,成了大富翁。也就是后来人们把他推奉为商圣,我们现在供奉的文财神。财神分文武,文武各两个,武财神有赵公明和关公,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范蠡逃离越国时,曾给老朋友文仲留下一封信,告诉他勾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你要早作打算,赶紧离开是非之地。可惜的是,这个文仲,收到范蠡的信以后,犹豫不决,结果当他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打算退隐的时候已经晚了,勾践赐死的宝剑已经送到了。最后只能是横刀自刎了。
从《周易》的角度来讲呢,文仲的悲剧,就是没有处理好屈与伸的关系,也就是不知道因时而变。勾践兵败会稽山之后,求贤若渴,文仲当了大官,可以说是得时有位,因为勾践要复仇,文仲有韬略。但当勾践灭了吴国,雪了国耻之后,文仲仍身居显位,就是有位无时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勾践这个人不咋地嘛,文仲忠君忧国之心没改,勾践阴险毒辣之性已彰,结果必然是时位乖离,因位而招祸,也就是说,这个位反而成了文仲的祸端。这就是不能因时而变的惨痛教训呀。相比之下,范蠡在勾践用人之际,能够因时得位,施展经邦治世之才;在勾践如愿以偿之后,又能因应时变,急流勇退,改行经商,所以,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象当今的朝鲜金正恩的姑夫张成泽一样。因此看来,因时而变是与时偕行,亦即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呀。所以我们说,《周易》讲变,根据的就是“时”。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周易》就是讲“时”的书。
周易的时要把握“知己”
那么,如何把握时呢?《周易》认为,要想很好地把握时,就要多在“知几”上下功夫。“几”是什么呢,通俗一点说,就是苗头,兆头。《周易》里面有一段话:“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什么意思呢?“几”,我们说了,就是苗头、兆头。“深”,就是“幽深”。这两个方面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神”,也就是变化莫测。因为变化莫测,才难于把握,才需要下功夫认真地研究。
要注意,这里的几不是机器的机,机器的机是木字旁是有形的。这里的几是无形的,是将动未动之间的几,就象一个人站在门的中间位置,让你测他是进来还是出去,一抬脚会进去,但一抬脚也会出来。那个进出未定之间就是几。也就象袁天罡做推背图做到后面一样,一人手握的拳是有一只刚出手的小麻雀,让你测他是死的还是活的一样,你说是死的,他是活的,你说是活的,他手一用力,放开手就是死的。一个人的智慧如果能够知几,就达到了神通的境界,一件事情一有苗头,就知道他的结果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当然是《老子》里面的话了。“合抱之木”,特别粗的一棵大树,“生于毫末”,一粒种子种下去,然后长出幼芽,这个幼芽,如果有一个合理的生长,最后呢,就会成为参天大树。“九层之台”,一个很高的台子,“起于累土”,是一筐土一筐土垫起来的。“千里之行”,很远的路,“始于足下”,是一步一步迈出来的。这些话都是在强调什么呢,就是强调开好头,并坚持下去。《周易》里面也讲到了类似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关键看你能不能及时地辨察出来。天大的坏事都有一个开始,你能及早辨察,就有可能避免。所以,《周易》特别强调“知几”的功夫。认为如果能够发现并研究细微的征象,就能够成就大事业,就能够无需着急,万物速成;不用费力,事半功倍。这叫“知几,其神乎”!也就是说,知道了“几”,知道了这个苗头和兆头,就能够达到很“神”的程度。因为“几”是“动之微”,是“吉凶之先见者”,是吉凶最先表现的那个地方。我们很多人都是在吉凶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才能够判断吉凶,而“知几”的人能在吉凶刚刚开始表现的时候,刚刚开始露头的时候,或者吉凶还没有表现出来,而有苗头的时候,就知道了。
据《战国策》记载,中山君有一次犒赏手下的臣僚,但由于羊肉羹做得不够,其实也就差一碗,大夫司马子期呢,就没有分到这碗羊肉羹,结果这个司马子期就觉得中山君小看他,而中山君也没有知这个几,于是怀恨在心,一怒之下跑到楚国,游说楚王出兵讨伐中山君,结果楚王出兵,打得中山君溃不成军,夺路而逃。在他逃跑的过程中,有两个人提着大刀,尾随于后,始终保护着他,但中山君并不认识这两个人,所以他就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保护他。这两个人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是哥俩,我们的父亲,有一次快饿死了,您正好遇上,赐给他一碗稀饭,救了他一命,我的父亲临死之前,告诉我们哥儿俩,中山君有事的时候,一定要豁出命去保护他。”中山君听了这哥儿俩的叙述,仰天长叹:“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与不期众少”,给予别人呐,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什么呢,“其于当厄”,在于他正好需要的时候;“怨不期深浅”,这个怨恨呢,不在于浅也不在于深,“其于伤心”,在于你是不是伤了这个人的心。也就象增广贤文中讲的那样:“求人需求英雄汉,济人需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中山君因一杯羊羹亡国,又因一壶餐得救,说明这个“几”就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不经意间形成的呀。我举这个例子,也许并不十分恰当,但是也能够说明这个“几”,它的意义是何等之大,它的作用是何等之大。我们如果能够知几,能够事先观察到苗头、兆头,就能够因应时变,防患于未然呀。所以《周易》这部书又被称为“忧患之作”,忧患的目的是防患,防患必从忧患始,知几就是忧患。他要求我们做人做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学习周易可以让我们乐天知命
《周易》的智慧分为生活智慧和生命智慧两个层面,前面讲的是生活智慧,现在再来看一看生命智慧。生命智慧主要是从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来讲的。这方面,可以用“乐天知命”这句成语来表述。“乐天知命”,就字面的意思说,就是乐其天然,知其命运。而乐其天然之“乐”,又必须以“知命”为基础,所以“乐天知命”,归根结底还是“知命”。说到“知命”,人们可能总觉得神秘兮兮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周易》里面讲的“知命”一点神秘的成分都没有。
“知命”,是孔子很提倡的。怎样理解孔子的“知命”说,可能会人言人殊,但我的体会是,孔子所谓的“知命”,实际上就是认识你自己。有例为证:孔子有一个弟子叫樊迟,有一天呢,樊迟去孔子那里请教种庄稼的事儿,孔子说这方面我不如老农,你要想学种庄稼,可以问老农。樊迟又问种花的事儿,孔子说这方面我不如园丁,你要想学种花呢,可以去问园丁。樊迟碰了一鼻子灰,就出去了。孔子说,唉,樊迟真是个干不了大事的人呐,“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在上的统治者,如果好礼的话,那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他;统治者如果走正道、崇尚正义的话,老百姓呢,就不敢不服从他;统治者讲信用的话,那老百姓就不可能不为他效命,不为他效力。统治者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周围的老百姓,就会抱着自己的小孩跑到他这儿来要求当他的国民了,哪里还用得着学种地、学种花呢? 孔子这一段话,就是想说明,像他和他的弟子这个阶层的人,上天赋予他们能力,不是让他们学种地、学种花的,而是让他们当帝王的老师,在社会上宣传仁义,宣传忠信,教导统治者,让他们“导之以政齐以之礼”的。所以呢,孔子一点也没有因为种地不如老农、种花不如园丁而感到自己缺少什么,反而斥责想在这方面获得知识的樊迟是个成不了大器的人。这,就是孔子的天命自觉,这就是孔子所知的命。换句话说,孔子认为,他自己的使命不是种地,不是种花,而是做帝王师,为这个时代指一条明路,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种规范。这可以看作是孔子的天命自觉。就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孔子的知天命,实际上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周易》所讲的“乐天知命”也是这个意思。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知道了这个命,你就能够很好地设计自己的人生,并踏踏实实地去实现它。而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即使遇到艰难困苦,也无所畏惧。你看孔子在周游列国找工作时遇到了多少困难,但孔子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比如在匡地,生命受到威胁时,大家都很担心,孔子却坦然地说:“文王既然已经成为历史,记载他的思想的文献不是在我这里吗!天要想灭这些文献,像我这样的后继者就不可能得到这些文献,天要不想灭这些文献,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在这里,孔子拿文王说事儿,拿老天说事儿,实际上就是拿自己的使命自觉说事儿。
周易乐天知命的前提是穷理尽性。《周易》提供的思路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透过“穷理尽性”最后达到“命”。穷理,用《周易》的术语说就是探讨阴阳变易的法则。尽性就是发挥人的仁义之性。在这里,理是就着万事万物讲的,性是就着人讲的,其实是一个东西,至少是有相通之处。比方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性,树有树的特性,人有人的特性,狗有狗的特性,猫有猫的特性,这些特性从哪儿来的呢?古人认为是天所赋予的,这就叫“天命之谓性”。也就是说,天所赋予的这个东西,落实到狗的身上就是狗的性,落实到猫的身上就是猫的性,落实到植物的身上,就是植物的性,当然,落实到我们人的身上,就是人的性。所以呢,我们穷了物的理,也就理解了物的性,理解了物的性,也就理解了宇宙的变异法则和人的本性,把人的本性发挥出来,就是尽了人的性。
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路数,《周易》特别强调推天道以明人事,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穷物理以明人事。比如《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等等。在这里,“天行”即日月星辰在天上的运行,“地势”即山岳川流在地上的形势,以及“云雷”即云彩与震雷、“山下出泉”即山下冒出甘泉等等,这些都属于自然现象,都包含了事物之理。《周易》教人们透过这些物之理,去体会社会人生之理;看到日月星辰无休止有规律的运动,人要效法它,去体会自强不息的做人准则。看到大地养育万物乘载万物的特性,人要效法它,去体会厚德载物的美德。这种思路对我们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他教我们如何透过自然理解人生,如何透过自然之理提升人的德性层次。比如说,我们看到蓝天,看到白云,看到银河,看到繁星,或者去一个什么旅游胜地,看到美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者说,我们能不能也学着《周易》教给的思路,去从做人的层面,去从德性修养的层面,兴发一些感慨,体验一种道理呢?如果这样做,你就是在穷理尽性;如果这样做了,你就一定会在生命的层面产生一种特殊的感受。你看孔子说话,经常联系到自然,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还有孔子站在河边说的那句著名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都是在用自然之理打通生命之理呀。所以,《周易》特别强调观物取象,观象取意;强调效天法地,明白宇宙之理,贯通生命之道。而这,也正是乐天知命的最终目的。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也是一本预测吉凶的书。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它极天地之渊蕴,究人事之终始。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的一部书。
我们学习周易,应当抓住周易中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来学习,周易中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大家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在系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是对这四个内容的总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圣人之道:用在语言方面着重他的言辞,用在行动方面着重他的变化,用在制造方面着重他的类象,用在卜筮方面着重他的占断。由此可见,周易讲的圣人四道,讲的是辞、变、象、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象、数、理、占。
基于以上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周易就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他告诉我们怎样树立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周易就是一本自然科学之书,他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和观察世界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如果从趋吉避凶的方面来看,周易也是一门占卜的书,他可以通过它的预测功能为我们提供决策依据,让我们能知已知彼,做到胜劵在握。周易的应用非常广泛,周易的应用可在命理、风水、起名、择日、以及品牌、生肖、识人、艺术等等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学习周易能够让我们[家庭个人找到命运贞吉的良方,能让我们的组织和领导部门找到和谐发展的智略。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上一篇易学百家文章:中国玄学五术
·下一篇易学百家文章:《玄龙经》卦山分界话空亡

相关文章

运势 易德轩网
今日运势
风水 易德轩网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